發(fā)布時間:2017-02-28 13:48:29
標簽:吉日
瀏覽(20060)
1981年,,爸爸媽媽做出重要決定,,放棄舒適的生活,舉家搬遷至科左后旗甘旗卡鎮(zhèn),。目的只有一個——改善孩子們的受教育環(huán)境,。
搬家的那一天,我們兵分兩路,,爸爸押著運有家具,、各種雜物和豬的大卡車走,媽媽領著大大小小我們5個姊弟(大的13歲,,小的6歲),,先坐班車到縣城,接著倒班車到通遼,,然后由通遼換乘去甘旗卡,。(真佩服媽媽,,五個孩子換乘兩次車,竟然一個孩子都沒丟!而平時暈車暈得天昏地暗的媽媽,,那一天竟然沒什么事!這就是母愛的力量吧!)當天,,爸爸坐的卡車比我們早到了,卻因為車裝的太滿,,一口豬被擠死了,,爸爸心疼得好幾夜沒睡好覺。
新家是借住的二姨家的三間大瓦房,。房子很漂亮也很氣派,,可是媽媽給定了很多的規(guī)矩,這不許動,、那不許碰,,生怕我們把房子給弄臟了,碰破了,。小心翼翼的感覺很是不爽,,所以當一年多后(具體時間不記得了),爸爸的單位給我們分了一間二十平米左右的房子后,,全家人都異常興奮,。房子雖然變小了,可是外面的世界很寬廣,,天性貪玩的我,,每天都能玩的興高采烈、昏天地暗,。全家7口人擠著一鋪大炕的日子沒有給我?guī)聿豢?,卻常常聽爸爸媽媽討論,,聽說單位誰家誰家要搬家了,,我們有希望搬到大一點的房子了。
1984年,,爸爸的單位給我們分了兩間舊平房,,還有一個獨立的院套。全家沸騰了,。在外間柵出來一間小臥,,爸爸媽媽住,我們五個孩子睡大屋一鋪大炕,。日子倒也蠻幸福的,。
努力奮斗的依然是爸爸媽媽,他們總想給孩子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,。他們節(jié)衣縮食,,拼命攢錢,,在1987年,又勇敢地跨出一步——自己蓋房子,。從打地基到房子落成歷時兩個多月,,爸爸精打細算張羅各種建筑材料,吃住都在工地;媽媽負責后勤保障和孩子們的生活起居,。四間瓦房拔地而起了,,每一塊磚瓦都浸透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,期間,,爸媽每人掉了十幾斤秤,,爸爸還因勞累過度留下了心絞痛的毛病。
全家人終于安居樂業(yè)了,?;貞浾麄€搬家史,就是爸爸媽媽的奮斗史,。他們的原動力,,就是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(huán)境。正是這種原動力,,讓他們不怕苦,、不怕累、不畏難,,從白手起家到住進自己蓋的安樂窩,,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:路,要一步一步,,踏踏實實地走;人,,要勤勤懇懇,充滿希望的活,。他們以一種不甘落后,、拼搏奮進的精神,深深地影響了我們,,激勵了我們,。
五個孩子,就是從這四間瓦房,,念完初中高中,,走向更高的學府,走向更寬廣的社會,,走向更開闊的人生之路,。每個孩子都懷著感恩的心,因為,,爸爸媽媽一直秉持著一種理念,,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書,,盡可能的受更好的教育。為此,,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,,犧牲了自己的青春,壓抑了愛美的天性,,爸爸常年穿著單位發(fā)的衛(wèi)生監(jiān)督服,,媽媽總穿著一件藍色的外套,衣服都磨散了邊,。
進入二十一世紀初,,住樓成為一種時尚和必然趨勢。爸爸單位也張羅集資蓋家屬樓了,。爸爸媽媽卻失去了以往的興致和動力:“我們倆就住現(xiàn)在的平房,,挺好的。”我們卻知道,,經(jīng)過這么多年供孩子上學,、成家立業(yè),爸爸媽媽的家底也只剩下這四間平房了,。一定要改善父母的生活條件,,于是,當時條件還不寬裕的姐弟們各想辦法,,集資籌錢,,爸爸媽媽如期搬入了樓房。
生活條件逐年改善,。如今,,爸爸媽媽又買了和弟弟對門的新樓房,只是因為那里離大侄上學的學校太遠,,尚未搬遷,。
新生活讓我們綻放了笑容??墒?,多年的積勞成疾,壓垮了父母的身體,,各種慢性病纏繞著他們。當年那種從零開始的拼勁已經(jīng)不復存在,,他們的臂膀也再無力為我們遮起一片天,。但是,他們把正能量傳遞給了我們,,我們要繼承,、發(fā)揚,,更要盡所能的給他們以回報。
的心愿,,就是祝爸爸媽媽健康長壽!祝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!